学校简介 新余市渝水一小座落在国画大师傅抱石的故乡——新余,悠悠袁河水清清仙女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渝水一小起源于清朝末年的瀛洲书院,创校于1898年,是一所享有百年赞誉的现代化小学。现有在校学生2692人,56个教学班,在岗教职工136人。校园占地面积50609平方米,四栋教学楼,建筑总面积1444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4平方米,各类教学用房和教辅用房、生活用房一应俱全。设有音乐室、美术室、语音室、仪器室、科学自然实验室、校史荣誉室、课件制作室、校史荣誉室、教师电子阅览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器材室、美术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各1个;图书室、练功房各2个;学生电脑室3个;多媒体演播厅2个;600多平方米的乒乓球训练房;并配置了一套远程教育设备和一套卫星地面接受系统;开通了校园闭路电视和电脑网络;建立了校园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等。另外,设有6个行政办公室和11个教师办公室。学校图书馆图书藏书总量达56000本,生均图书藏书量21本;三个计算机房共有计算机155台,生机比达18∶1;2008年通过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验收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软件全部达到《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软件建设评价办法(修订稿)》规定要求。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办学设施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电教为龙头”的办学宗旨。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旺盛的求知欲望,良好的身心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创新发展的内在力量。学校的办学目标是:科研先导,求真、求实、求新,把我校办成现代化的、高质量的省市一流学校。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策略,卓有成效地通过了全国电影总课题《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研究、另有3个省教科所课题1个市级课题顺利通过鉴定。教师撰写的学科论文在全国级论文评比获奖或刊物发表的有25篇,省级62篇。培养出了一批在区、市乃至全省有影响的名教师、名学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渝水一小加强实施素质教育,在狠抓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发展艺术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发展特长的兴趣,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均取得了骄人成绩:学校编排的的音乐童话剧《鼠们与猫》曾于2008年参加江西省“金色童年
”六一汇演获得表演特等奖和原创节目奖;并于2009年6月亮相央视少儿频道,这也是渝水区少儿节目首次在中央电视台露脸。8月参加第五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大赛获“小荷之星”荣誉称号,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并被授予“小荷之家”荣誉称号。为了抓好体育教学,学校开办乒乓球、田径、篮球、武术、航模等多个训练队,重点以乒乓球队、田径为龙头。渝水一小是江西省比较早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的最大特色是乒乓球,在兄弟学校中一直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学校以人为本,一切从师生利益出发,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优秀苗子入学后,免收杂费,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教练学校给与重奖,激励教练员的训练热情,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得到提高。2010年3月渝水一小在新余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被授予: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市学校综合目标管理工作先进校、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项荣誉称号,名列全市获奖学校前茅,居渝水区获奖单位之首。如今,渝水一小秉承传统开拓创新,在新余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省、市同行之首,成为赣中大地一颗璀灿的明珠!
历史沿革
新余市渝水一小座落在国画大师傅抱石的故乡——新余,悠悠袁河水清清仙女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渝水一小起源于清朝末年的瀛洲书院,创校于1898年
偶的小学就在这上的~真是怀念腻~很久米进去看过了。不知道现在操场什么样子了,有机会一定进去看看
新余渝水第一小学是我的母校,但校庆没有人组织我们回去。 大概是因为中学去了别的区,小学同学逐渐失散了。还有没有认识我的同学。我是79年那届的,记得我是二班。只记得有个班主任姓彭。有个英语老师是归国华侨。名字居然忘了,好像姓纪。当时的校长是李华钿。有认识我的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