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工作认真热情,治学严谨,致力于教学的研讨和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体育教育专业被学校评为特色专业,体育学院教师完成各类科研成果20余项,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业图书20余种,2009年健美操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并获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体育学院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培养,在各类比赛中取得奖项。2010年10月在鹰潭结束的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中,为学校获得30枚金牌、37枚银牌、20枚铜牌及团体总分822分的成绩,蝉联了第一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其中田径获12枚金牌、11枚银牌和15枚铜牌;羽毛球队获得6枚金牌和5枚银牌;武术队获10枚金牌、10枚银牌和4枚铜牌;篮球赛亚军、网球赛团体第二名、健美操获得两金三银两铜的好成绩。特别是健美操队除了在省运会中获得佳绩以外, 10月18日在江苏无锡举行的2010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中获得普及大学生组集体徒手一等奖和轻器械组集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多次大赛的获奖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是对我校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效果的有效检验。
体育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为了扩大毕业生就业,体育学院加大外联、主动推荐,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3%、2009年92.8%、2010年90.3%,在同等院校中名列前茅。
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体育学院正朝着“后来居上”的目标大步前进。
专业设置 | 开设课程 | 培养方向 |
体育教育,(含师范专业)本科,专科 |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 体育心理学 体育概论 体育保健学 学校体育学 体育管理学 体育社会学 体育产业 体育法学 体育市场营销 田径球类 体操 武术 健美操、散打等 | 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体育人才。通过本专业学习能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毕业后能够担任大、中专院校、中学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学与科研工作,少年体校的运动训练工作,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等。 |
社会体育,本科 | 体育社会学 体育管理学 体育心理学 体育市场与营销 体育法规 体育经济学 大众健身娱乐体育基础上理论与方法包括: 大众健身操、体育舞蹈、球类运动、 太极拳、推拿导引、休闲体育等 | 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人事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从事大、中专院校、中学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到各级政府体委、行业体协、各类体育俱乐部、社区社会体育活动中心,以及各大公司、企事业单位人事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经纪人、组织管理、市场经营与开发等工作。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教育和体育教育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裁判、学校体育管理等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知识要求
1.通识知识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2.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掌握现代教育和体育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医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群众体育活动等体育教育和科研的发展趋势。
3.专业知识
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相关运动项目、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础知识;掌握各门技术课程的裁判理论与方法,
(二)能力要求
1.学习能力
具有查阅本专业中外文献及相关资料、自主获取相关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具有一门外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2.思维能力
具有正确理解、分析、判断和推理事物的能力,具有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
3.实践能力
具备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组织、裁判、学校体育管理等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备相关运动项目较高的技能,达到国家二级裁判员的标准;掌握教学的基本功(普通话、课件、三笔字等),取得体育教师资格证书。
4.创新能力
掌握先进的运动训练技术方法,具备体育科研的初步能力。
(三)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实干创新的精神。
2.身心素质
具备过硬的专业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保持良好的心态,具备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4-6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四、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170学分
五、主干学科
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
六、主要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保健学、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
(一)运动解剖学 课程编码:09212202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正常人体解剖学,掌握各组织器官的结构,重点熟练掌握与身体运动关系密切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特征,了解人体在运动时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基本运动规律,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极其发展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运动解剖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李世昌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二)运动生理学 课程编码:09212203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在人体解剖学课程基础上,讲授正常情况下各系统器官生理机能变化特征及规律的同时,介绍体育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规律以及对人体内脏机能和身体素质的良好影响,通过实验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一般规律。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运动生理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邓树勋、王健、乔德才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三)运动心理学 课程编码:09212204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的特点,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人们参加各种运动项目时,在性格、能力和气质方面的特点及体育运动对个性特征的影响;研究体育运动教学训练过程和运动竞赛中有关人员的心理特点,如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态、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运动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张力为、毛志雄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四)学校体育学 课程编码:09212205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学校体育的地位、意义、目的和任务。论述学校体育各种组织形式的特点、任务、原则、内容和组织方法的理论知识,阐述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教师地位、作用、职责和条件。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学校体育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潘绍伟 于可红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五)体育保健学 课程编码:09212206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有营养卫生、医务监督、运动损伤、医疗体育、运动处方、推拿按摩、环境卫生、非创伤性疾病和教学和训练中的医务监督及不同人群体育卫生等内容。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体育保健学》(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姚鸿恩主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六)田径 课程编码:09212301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动作。介绍田径教学训练方法及竞赛和裁判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田径的讲解,示范,组织教学,初步掌握田径比赛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方法。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田径》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李鸿江主编,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七)体操 课程编码:09212303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队列队形、基本体操、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及其方法;重点发展和提高学生身体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使学生掌握运用体操运动全面增强体质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具备中等学校体育教师所必备的体操教学和组织小型体操比赛的能力。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体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童昭岗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八)篮球 课程编码:09212304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动作和战术。介绍篮球教学训练方法及竞赛和裁判理论知识。掌握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防守对手,抢篮板球等技术动作。初步掌握篮球战术方法。具备一定的讲解,示范,组织教学的工作能力以及初步掌握篮球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方法。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篮球》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家宏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九)排球 课程编码:09212305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基本技术为主,兼顾教学比赛和规则、裁判法学习。既体现出排球大众性,又能体现排球实用性。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排球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掌握排球教学基本的教学规律,具有一定的讲解、示范、分析技术动作、纠正错误动作、学习动作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基本具备组织基层的排球竞赛、裁判工作的能力。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排球》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黄升汉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十)足球 课程编码:09212306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足球运动理论部分包括,足球运动概述,技术、战术、理论分析,中学足球运动教材教法,竞赛组织工作,规则与裁判法,场地设施与管理。实践部分包括基本技术,基本战术。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具备足球运动教学、组织基层足球球赛和裁判工作的能力。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足球》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崇喜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十一)武术 课程编码:09212307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以武术套路为主,兼顾攻防动作练习,既考虑武术的健身性,又能体现武术的攻防实用性。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武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武术教学基本的教学规律,具有一定的讲解、示范、分析技术动作、纠正错误动作、看图解学习武术动作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基本具备组织基层的武术竞赛,从事武术竞赛裁判工作的能力。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教材:《武术》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蔡仲林 周之华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七、主要实践教学课程
(一)主要实验课
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
(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1.专业实践
包括教育见习3周、教育实习15周。
2.毕业论文
通过毕业论文环节训练,学生进一步熟悉体育运动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化进行体育科学研究的各项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时间为6周。
3.创新实践活动
创新实践活动包括技能拓展、创新活动、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每位学生须取得6学分。其中,技能拓展学分通过取得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或裁判证等专业技能证书(岗位证)获得;创新活动学分可通过参加校内外学科竞赛获奖、发表论文或参加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并结题获得;素质拓展学分通过参加文体活动(竞赛)获奖获得;社会实践安排在一至三年级暑期,内容分别为社会调查实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社会实践及专业实践,通过撰写调查报告获得学分。
高尔夫人才培养计划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熟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能胜任体育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的中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以及从事体育训练指导活动、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掌握高尔夫球运动基本理论、技术和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具备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胜任高尔夫球俱乐部及相关行业初、中级管理岗位和高尔夫球教学与研究、产业开发、市场营销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3、熟练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体育教学能力,体育运动的组织能力、体育竞赛的裁判能力和处理运动损伤的能力。
4、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获得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体育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二级以上)、三个裁判员等级证书(二级以上)。毕业后能够从事中等学校和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训练和竞赛工作,具备从事体育竞赛的裁判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能力。
5、掌握高尔夫技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熟悉掌握球场运作程序及各岗位职责,并能有序地开展球场运作管理工作的方法。
6、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掌握教育科学、心理学、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学校体育教学法研究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
2、具备中等学校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教法能力,以及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的辅导能力;具备社会体育指导能力、体育竞赛的裁判能力、处理运动损伤的能力。具有高尔夫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高尔夫球技术和规则,懂得高尔夫球规范服务和技巧。
3、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法律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运动和心理素质,有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素养。
四、专业特色
该专业的成立基于江西省以及全国高尔夫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对于江西省日益发展的高尔夫球场建设来说,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人才缺口较大,该方向的设立与省内外高尔夫业快速发展的趋势相契合。该方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师资力量雄厚,由国内专业高尔夫教练进行专业技术授课。由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休闲营销资深人士担任营销课程的授课教师。
2、学院拥有独立的高尔夫实训基地。学院专门投资一千五百多万元建设了高尔夫实训基地,以运动实践为主,第一、二学年将理论课程和高尔夫训练课程同步进行,第三学年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兴趣分方向培养学生:职业教练员、球童、裁判员等。
3、注重校企合作,提供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学院和江西省内及省外多家高尔夫球会建立了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学生在第三学年进入企业实习,工作期间采用轮岗制,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实习过程中接触球场内的各个岗位。
五、修业年限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三年。
六、课程设置
1、课程分类
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实践课。
2、主干课程(8-15门)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学校体育学、高尔夫概论、高尔夫挥杆原理、高尔夫球技术、高尔夫俱乐部管理、草坪养护与管理、高尔夫设备管理与维护、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高尔夫英语、社交礼仪与形体训练等。
校区比较小,但树木繁茂,有些梧桐树一人抱不过来,交通方便,后街很不错O(∩_∩)O,本科生宿舍确实比较旧,没卫生间,没阳台……据说研究生那里好些。,大
每次回去都觉得内心很平静,研究生我还是选择了母校,如果可以重来,我会好好珍惜本科四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