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秉承“严谨求实、争创一流”院训,经过二十余载的办学积淀和的跨越发展,确立了“教以惠生、学以达仁”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诚信、包容、高尚、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上了以质量兴院,以内涵发展为主,理性确定办学规模的科学发展道路。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设有护理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五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护理学本科2012年正式招生。学院现有60余名专兼任教师,正高职称教师7人、副高职称教师29人、博士2人、硕士15人,并聘请美国耶鲁大学国家分子生物实验室主任姚刚青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爱博生癌症研究所细胞学实验室主任余前春教授、日本国立中医学院院长何懿教授、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黄民教授、南昌大学医学院整形美容博士生导师胡琼华教授、南昌大学医学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江西省康复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冯珍教授、南昌大学医学院王霞教授、新余市人民医院护理部黄桂桂主任、新余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法医室主任高登星等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随着新余学院“建院升本”的成功,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拥有解剖、生理、药理等基础实验室及护理、康复、医美实训室共40余间,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450余万元。同时学院积极开展与各大医院、美容研究机构、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交流,在南昌大学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医院、广州红十字会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医院、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省武警总队医院、宜春市人民医院、萍乡市人民医院、新余市人民医院、宁波市中医院等40余家医院设立教学实习基地,并设有新余学院附属医院(新余市第四人民医院)。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得到强化,2011年8月,首届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中,该院代表队荣获6个奖项,2011年10月,该院钟艳梅教师荣获江西省医学组中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2011年11月,该院黄莺同学荣获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该院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省级科研立项课题9项,市科委立项课题14项,校级立项课题10余项,参编或主编教材10余部,其中核心期刊15篇,毕业生因“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 一直以来,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始终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注重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专业设置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逐步朝着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新余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始于1986年6月创建的新余市卫生学校(肇基于1985年)。 1988年,新余市卫生学校除招收护理专业学生外,首次招收医士专业的学生,学制四年,同年成立“新余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与新余市卫生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学方式,主要培养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 1997年,招收了第一批美容医学专业学生,后这一专业改成中医康复专业。 2001年,新余市卫生学校与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新余师范合并,学校办学还在原来校园,是年,除招收中专学生,还首次招收大专护理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学生。 2002年7月,新余市卫生学校和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新余师范实现实质性合并,学校整体搬迁到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与原新余师范合属办公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中专部。是年,第一次招收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理,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11月,原新余市卫生学校的中医康复和护理两专业经省教育厅、卫生厅专家的评估,通过了专业认定。 2003年6月,新余市卫生学校从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中专部分离出来,正式成立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医疗与护理系。 2004年,医护系大专高级护理和医学美容两专业经省教育厅、卫生厅专家的评估,通过了专业认定。 2007年3月,医护系新申报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经省教育厅、卫生厅专家的评估,获得通过。 2008年,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医疗与护理系改名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与生物工程系。 2010年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新余学院,医学与生物工程系也升格为新余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011年学校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正式划归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管理。 2012年3月护理学本科专业经省教育厅、卫生厅专家的评估,获得通过,2012年9月正式招生。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拥有在校学生2000余人,已然成为新余学院最大的二级学院。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让我们全体医学人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创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力争跨越式发展,在二十余年积淀的基础上再创辉煌,再续华章。
2014招生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学制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4~6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三、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178学分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学。
五、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伦理学等。
六、专业特色
顺应医学模式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护理人才为目标,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这条主线,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贯穿于护理教育体系中,按照基础课“厚”、专业课“精”、选修课“新”的原则,优化课程设置,形成了“教学与科研并重,专业与人文融通,基础与临床互渗,素质与能力相长”的专业特色。
七、就业前景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我国护士的数量严重短缺,医护比例失调,护士队伍中本科学历仅占2~5%。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男护士更是供不应求。
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毕业后可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科研及社区护理与保健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康复治疗学基本理论、医学基础知识及现代康复治疗知识和技术,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或疗养院开展康复评价和康复治疗工作的康复治疗师。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4~6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三、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179.5学分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五、主要课程
功能解剖学、生理学、人体运动学、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中医学基础、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
六、专业特色
本专业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突出实践、注重特色”的原则,整体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统一采用“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从高等教育特点和现代社会需求出发,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立两个专业方向(手法方向和儿童康复方向),推进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七、就业前景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本科层次的康复治疗师更是缺乏,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高级康复医疗技术人才大受欢迎,毕业后可选择在各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保健康复机构从事康复治疗、保健与评价工作、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康复医院)从事康复治疗师技术工作,也可到疗养院、保健中心、体育医院或运动队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护理基本理论和临床护理基本技能及社区卫生保健知识,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
二、修业年限、学分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3~5年。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35学分。
三、主干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
四、专业特色
护理专业我院办学历史最长,招生规模最大的的重点专业,以培养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求的“能力型”护士和“实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围绕以实际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核心能力为中心,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学习管理、涉及科研的专业特色。
五、就业前景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此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男护士更是供不应求,全国各类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大医院都需要男护士。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
该专业一直保持较高就业率。毕业后可在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保健工作。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和康复治疗技能,具备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健康促进、康复护理等工作的能力,富有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
二、修业年限、学分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3~5年。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35学分。
三、主干课程
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康复评定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肌肉骨骼康复学、临床康复学等。
四、专业特色
本专业按照“专业与行业接轨、素质与能力接轨”的理念,形成“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在校期间取得“中级按摩师”资格证书,成为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职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适应各级康复医疗部门需求的“一专多能”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技术专门人才。
五、就业前景
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康复治疗师的需求量至少为30万人,而从业人员不足2万,缺口巨大。人们对生活和生命的质量的追求愈来愈高,对康复的期望愈来愈强。尤其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该专业人才需求旺盛,毕业后可选择在各级医院(包括社区医院、儿童医院、专门的康复医院)的康复部门、康复机构、运动队、福利院、疗养院、康复器材公司等机构就业。亦可选择自主创业,就业面广,发展潜力大。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具备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医疗美容技术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医疗美容及相关行业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
二、修业年限、学分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3~5年。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30学分。
四、主干课程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美容药物学、中医美容技术、医疗美容实用技术、美容皮肤治疗技术、美容外科学概论、美容咨询与沟通等。
五、专业特色
本专业形成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技能的训练,学生在校期间可申报美容师、保健按摩师及营养师等职业培训和资格鉴定考试,考试合格,获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六、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行业势必兴旺,我院该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为100%。毕业后能在各类医疗机构、美容保健机构、美容院、大中型化妆品企业从事医疗美容技师、美容导师、美容保健及化妆品营销等多种岗位的工作。有志者更可自主创业。
我校与杭州、福州、广州等地知名美容公司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带薪实习,优先就业,就业路子广阔,就业环境宽松,就业前景光明。
大学本科到研究生一直在这里读书,毕业后留校工作,学校秉承一切以学生为本